文化园地

阅读推荐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2024-03-15 14:26   作者:青银分公司 稽核管理中心 李艳娟

最近读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一书,这本书简洁、通俗易懂,是一本不错的好读物。

开篇故事的场景是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间,展示了盛唐长安的雄伟宏大和繁荣气象。事物事的主人公李善德,一名上林署小吏,他为人忠厚老实,而他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在长安城有一套理想的住宅,与家人其乐融融地度过一生。然而命运有时就是喜欢开玩笑,一次意外安排,在上司和同僚的联合哄骗下,李善德无奈地接受了“荔枝使”这个人人避之的差使,这要在贵妃寿诞日之前,从距离长安五千余里的山南运回新鲜的荔枝。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难完成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困境,李善德决定放手一搏。书中有句话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艰难险阻就是考验,李善德的拼搏和自我激励,以勇气和坚韧来化解困境,非常地值得我们学习。李善德在前往岭南的路上开始谋划,有了基本的任务路线图。抵达岭南后,他重视实地调研,将计算这个看家本领发挥到了极致,反复推演模拟,最终得出一套系统化方案。通过脚踏实地地干和他精湛的专业能力是帮他走出困境极为关键的一步。

探索中的李善德逐渐明白,荔枝的运送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胡商苏谅、峒女阿僮,甚至权倾朝野的杨国舅都成了他动用的资源。合作共赢,协力互助,在干事创业中发挥到了极致。李善德在运送荔枝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他的正直善良,正是这样才让这个传奇故事有了温度。初到岭南,他没有与地方官同流合污,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结识苏谅、阿僮等朋友,真诚相待;林邑奴为报答他那一碗酒之恩而献出生命。即便是顺利完成任务后,也没有得意忘形,没有接受封赏,而是直言相谏,千里运荔枝劳民又伤财的忠言。

从李善德身上让我看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