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差不多”这三个字,我想每一个人都对它都很熟悉。它或许是我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仿佛任何事情都能用差不多来回答。比如说“你最近工作情况怎么样”“差不多吧”;“孩子学习还好吗”“差不多,还行”;“您最近生活怎么样”“差不多,就那样”。好像一句“差不多”就能回答了一切问题。
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一文中提到:“一天,差多不先生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兽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知道寻错了人,但身上病痛,心里焦急。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兽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治牲口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这个故事生动的说明了差不多先生的悲哀。人们凡事通常都要求差不多,过得去就行,而不要求做事尽善尽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差不多”这样的心理是会害人害己的,就像胡适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临死前还是什么都是差不多,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许多人做事总感觉“差不多”就行,不求精益求精,往往以为完成了事情的90%就大功告成了,于是心里开始松懈,忽略了最后的那10%,而恰恰是这10%决定了事情的成败。这种“差不多”心态,看似无所谓,实则危害不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试想,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差不多,那么许多差不多累加起来,就会差很多。而且,“差不多”心态也会使人的工迷失方向,没有约束力,会对自己、对他人放松要求,最终会推己及人,影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作风。
作为河北高速的一名职工虽然身处高速公路事业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但是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面对着司乘人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细致入微,不能差不多,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在回答司乘人员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要严格认真,对道路信息掌握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差不多就行。有时候“差不多”有可能会给误导司乘人员的行驶方向,给司乘人员造成绕路的麻烦,甚至还会因为“差不多”而引起司乘的投诉。因此我们要在服务司乘过程中,转变“差不多”思想,一心一意为司乘服务。
“ 差不多“不但会让我们的人生失去方向,而且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转变“差不多”思想,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用心把工作做好,做细。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