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读书学习,一个人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的发展。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周舒予,作者把好好学习和不认真学习的利与弊,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退休老人原本居住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三个孩子经常将一个破旧的铁通踢来踢去,喜欢清静的老人实在受不了这种噪声,便决定想办法阻止他们这种行动。
一天,三个孩子正在踢铁桶,老人走到他们身边,说:“看你们踢桶,还真是有意思,你们要是不来,我还觉得有点寂寞呢!这样吧,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铁桶,我就给你们每人两元的报酬。”三个孩子非常高兴,每天都到那里踢铁通,而老人也如约给他们报酬。
过了几天,老人对三个孩子说:“由于物价上涨减少我的收入,我恐怕只能给你们一元钱了。”三个孩子虽然有些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每天放学来踢铁桶,却没有以前那么卖力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三个孩子说:“实在对不起,我最近手头太紧了,恐怕只能给你们五毛钱了。
三个孩子地脸上立刻显示了不屑的表情,其中一个孩子说:“谁会为这区区五毛钱而浪费宝贵的时间,我们不干了!”从此之后,老人居住的地方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听话而读书时,不是也和故事中讲述的一样吗?我们用“听话”作为读书的诱饵,已经颠覆了读书的初衷,将读书从内在的自觉引向了外在的价值,当我们觉得不值得为了听话而读书时,可能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事实上,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为了听话而读书的,对于成功而言,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比外在动力重要得多,内在动力更加持久,强烈,对于读书学习,听话只是外在动力,而内在动力是读书的兴趣,是增强自己的学问,完善自己的道德,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稽核管理中心 姜艳艳
媒体矩阵
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了解实时动态
微博
抖音